截至2025年4月30日,A股市场共5,41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其中主板3,185家、创业板1,377家、科创板586家、北交所265家。按期披露年度财务报告的上市公司中,192家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其中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56家,带持续经营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35家,同时带强调事项段和持续经营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8家,保留意见72家,无法表示意见21家。 阅读量:10395
近日,证监会同意上海期货交易所燃料油、石油沥青、纸浆期权注册。证监会将督促上海期货交易所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燃料油、石油沥青、纸浆期权的平稳推出和稳健运行。 阅读量:10225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环境下,招商银行行长王良在 “财富启新程 湾区共潮生——2025财富合作伙伴论坛” 上的发言,为迷雾中的大财富管理行业亮起了一盏明灯。他的观点不仅体现了招商银行对行业趋势的深刻洞察,更反映出其在追求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坚定信念与明确方向,那就是以服务实体经济、客户需求、行业健康发展等为定盘星,构建可持续的大财富管理生态。
近日,财政部有关负责同志就标普国际信用评级公司维持我主权信用评级和展望不变有关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加快金融强国和制造强国建设,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2025年8月第一周,中国金融行业迎来密集人事调整期。据不完全统计,8月1日至4日短短四天内,共有13家金融机构发生15人次重要岗位变动,涉及银行、保险资管、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多个领域。这一系列变动既体现了金融机构内部治理的常态化调整,也折射出行业在监管强化与市场转型背景下的战略布局优化。
在中国金融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培育与坚守已成为关乎行业根基的核心命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五要五不" 实践要求,不仅勾勒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核心框架,更揭示了金融与文化、伦理与法治的深层关联。当我们追问 "守不住中国特色金融文化,金融领域将失去什么" 时,本质上是在探寻金融行业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 —— 从历史积淀的精神基因到现实运行的制度根基,从服务实体的功能定位到抵御风险的免疫机制,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失守将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动摇金融强国建设的基石。
当银行业面临数字化转型的深水期、同质化竞争的胶着期,浦发银行正以 "数智化" 战略为利刃,劈开传统金融的 "围城"。从2025年全行年中工作会议释放的信号到各分行落地的创新实践,这家诞生于浦东开发开放浪潮中的金融机构,正通过技术穿透、生态重构与服务下沉,重新定义商业银行的价值边界,打造一张具有破圈效应的金融名片。
小微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其融资难题始终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命题。2024年10月,经国务院同意,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及相关部门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这一举措不仅是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制度创新,更成为金融监管总局履行监管职责、彰显监管效能的 "立局之战"。通过发挥体制机制优势打通资金流通梗阻,该机制在短短八个月内取得显著成效,既体现了新时代金融监管的温度与力度,也奠定了金融监管总局在基层金融治理中的核心地位。
8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5年下半年工作会议,系统总结上半年工作成效,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会议传递出的政策信号显示,央行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核心抓手,协同推进风险防控、结构调整与高水平开放,形成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融合力。
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做深做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高效摸排融资需求,畅通信贷资金直达渠道,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帮助小微经营主体解决实际困难,激发发展动能,助力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会同中国证监会持续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与统筹监管,推动形成布局合理、治理有效、先进可靠、富有弹性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8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5年下半年工作会议暨常态长效推动中央巡视整改工作推进会。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总结2025年以来工作,分析当前金融形势,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出席会议并讲话,朱鹤新、曲吉山、宣昌能、陆磊、陶玲、邹澜出席会议。
2025年7月29日,受潘功胜行长委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会见来访的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董事会代表团。双方就中美经贸关系、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金融业开放等议题进行深入沟通。